作者:生财有术嘉宾 李自然
编辑:鱼丸(yuwan370)
今天和大家聊聊流量思维,懂流量玩法的人,赚钱真的特别容易。
往小里说,不需要本金、也不需要技术。
往大里说,很多公司在运用流量的方法之后,逐渐地甩开了自己的竞争对手,成为了百亿价值的公司。
今天这个话题,主要有三个部分:
由于信息量爆炸,本篇文章重点讲前两个部分。
创业有两种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:
-
产品思维:
做一个产品出来,把产品做到极致,用产品去赢得市场赢得用户。
-
流量思维:
先抓机会先搞流量,把流量搞到手再说。有流量就有用户,你只要卖给他们合适的东西,你总能赚到钱。
这两种思维方式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劣,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。
1、产品思维的优势与劣势
产品思维的好处就是它的想象空间很大,天花板很高。如果你能做出一个特别牛的产品,你就有可能做成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。
但劣势是,做产品的风险同样很大。这是因为产品研发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挺烧钱的事了。而且,好的产品没有那么容易做出来。
大家看到市场上面靠产品成功的案例非常多,这实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。
在做产品这件事上,多数创业者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,认为自己做出来肯定会比同行的强很多,但往往真做出来后反响很一般。
这是因为之前的产品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,有了稳定的客户群、口碑、品牌知名度、用户使用习惯等等,这就成了很多创业者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我们再退一步说,即便你能做出一个牛的产品,产品思维这种创业模式也很难走。你需要做市场、去融资,整个过程都在烧钱,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。
产品思维算是互联网创投圈惯用的一种打法。
他们会强调赛道、强调趋势、强调把产品做到极致、强调你的产品要有用户粘性才行,当然也会强调创业者本身的融资能力。
2、流量思维的优势与劣势
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流量型思维。
与之对应的,基本上是做网赚的这个圈子。
流量高手特别热衷于捕捉各种流量红利的机会,他们往往不太看重赛道、产品。甚至很多流行打法都不需要产品,而且他们也不太会去融资。
一方面,做流量本身已经比较赚钱了,不太需要融资。另一方面,他们做的生意想象空间不是特别大,真要融资也可能融不到。
所以,这个圈子里闷声发财的人比较多。有些人不开公司,一个人单打独斗,一个月也能有个几十万的收入。
但这个类型的生意也有着显著的缺点。
首先它非常机会主义,行情来了就能赚这么一波,但下一波在哪里没人知道,所以这种生意的天花板就不是特别高了。
而且在流量高手眼中,只有流量、没有用户,由于没法获得很高的用户粘性,也做不出一家有品牌的公司来。
和创投圈相对,网赚圈的流量高手聚在一起,只会关注搞流量的方法、成本、机会,还有怎么把流量去变现。
3、两种思维需要融会贯通
虽然我们说做创投圈和网赚圈这两拨人,都是通过互联网在赚钱,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是,这两个圈子交集特别少。
他们相互并不了解、也不认识,可能还会觉得对方圈子的人比较傻通。
创投圈看网赚圈,觉得这是一些搞投机、薅羊毛的一群人。网赚圈看创投圈,觉得这群人很傻,放着好好的钱不赚,光烧钱。
根本原因是这两个圈子的人的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。在比较低的层面上,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能兼容的。
从产品上说,创投圈的人很看重产品,但是在网赚这个圈子里,有时候做的越好甚至就越不需要产品。
比如说,我在搞软件出海的那几年,那时候最牛的流量高手在卖一种叫做减肥秘方的电子书。
他们把电子书放到网页上面,忽悠用户他们的减肥方法有多么神奇,让用户掏钱去买这本书。
为什么要卖这个呢?
首先减肥适用的人群非常广,其次电子书基本没有什么成本,给用户一个下载链接就行了。
不研发、不进货就能赚钱,这种钱赚的是最舒服的。
因为卖这个东西太省事了,所以当时很多高手都在做这个东西,竞争很激烈,只有竞争不过才会去卖别的东西。
所以说,做流量人往往对产品不是很看重,他甚至于都想卖这种最简单最省事的东西。
除此之外,流量高手不看重产品,也不光光是因为懒,还因为流量思维本身特别看重成本。
举个例子:
你做一个网站卖东西,在有同样流量的前提下,你卖的产品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少,如果你想让买的人越多,定价就要越低,这是一个很基本的经济学原理。
那些做流量的人就会拿不同的图片、文案,用不同的价格来测试网页的转换率,找到一个定价的最优解。
就像刚才说的减肥秘籍,假设最优解的定价就是10美金,然后你能在10美金的情况下把转化率做到10%,这样算下来就是平均每一个进入到你网站的人,平均会付1美金给你。
那在这种情况下,只要你买流量的成本低于1美金,你就可以赚钱了。比如说你可以花9毛钱去买流量,你就可以赚1毛钱的价差了。
但如果你想把产品做好一点,比如你决定赠送给用户一个呼啦圈,那这时候你平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会多出1毛钱。
那这时候你还想赚1毛钱的价差,就只有8毛钱的钱去买流量了。假设你的竞品肯花9毛钱去买一个流量,你只花8毛钱,那买到的流量会比竞品少非常非常多。
所以说那些搞网站的人,他们是特别在乎成本的,不会把钱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。
但是,如果你深入的去研究的话,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。
很多很牛通的以产品著称的公司,他们往往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获得流量的手段,甚至这些手段会成为他们公司成功最关键的地方。
比方说Airbnb:
在发展初期,他们在Craigslist薅了大量的免费流量,如果没有这些流量,Airbnb这家公司很可能是起不来的。
这个案例在互联网很有名,但更多的时候,类似这种做流量的手段,其实会被隐藏在水下。
媒体报道一家公司为什么能成功,文章上往往会提到CEO、团队、打法、产品等等,但如果深层地去研究的话,其实它做流量的手段才是成功的关键之处。
举一个例子:
几年前各家音频平台还在混战的时候,其中某一家音频平台最后成为了整个行业的第一名。
有好几个投资人问过我这家公司成功的原因,甚至很多业内人士也不知道里面的门道。
其实这家公司的产品、运营策略等和竞品比没啥区别,他们能够做起来是因为它当时找到了App Store上面存在的一个漏洞,就是你可以在其他几个小国家的App Store产品介绍页面里面,疯狂地堆中文的关键词,而且这个操作竟然能影响到中国区App Store的排名情况。
那段时间,你在App Store搜任何关键词,比如搜支付宝、微信,这个音频都能从App Store跳出来,这才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。
它找到App Store的漏洞,就收割了一波流量,于是他们的产品进度、融资进度,就都开始甩开他们的竞品了。
这样的例子其实是举不胜举的。总之这些水下的流量手段,往往是项目初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。
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,产品思维和流量思维是可以融会贯通的。所以我建议现在的创业者,更多地来考虑流量方面的事。
因为互联网本身的机会在变得越来越少,资本在初创公司的投入也越来越保守。如果一个创业者很冒然地去投入研发的话,它的风险是很大的。
与其先搞一个产品,然后再去头疼我应该怎么打开市场,还不如先有流量再有生意比较好。
所以,我现在和其他创业者在聊天的时候,经常问你的流量从哪里来,或者是你的用户从哪来。
但是说回来,做流量还是要有底线的。我作为一个同时搞流量和搞产品、有所跨界的一个人,还是不能接受很多行为的,比如说像卖减肥秘籍还是不行的。
我的建议是可以盯紧现在这些新平台,以及正在发生变化的一些大平台。
首先是这些巨头的平台。可以说每个巨头都给过我们一些机会。他们的每一次业务调整,都可能成为一次机会。
就说最初的中国三大门户,不都是在搞邮箱吗?
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群发邮件其实没有什么成本的。当时邮件反垃圾的技术也没那么先进,发出去的邮件不会进到垃圾箱里去。
基本上只要开着电脑,就可以不停地往外发邮件,你只要等着收订单就可以了。
再说百度竞价排名这个例子。
百度刚出竞价排名的时候,多数人都没什么概念,也没什么人用这个产品。所以,我估计那时候竞价排名买流量的价格都特别便宜。
像今天你做一个互联网产品,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概是几百块人民币,就非常贵。
但是在当年,假设你在百度想买一个想开家加盟店的用户,一块钱人民币就能买到一个用户,就很夸张。而加盟费一交就几万几十万这样子,你想想看当时能赚多少钱。
不光是百度,当年的BAT给过的机会都很多。
最简单的,你当时无论是开个淘宝店,或者是早年在微信写个公众号,只要做的比较早、比较踏实一点,都是能妥妥能发财的事。
就说阿里,其实有很多品牌,像三只松鼠都是借助阿里的流量红利发展起来的。腾讯里面给的机会也不少,比如说微信视频号,到现在它也是有红利的。
再说拼多多,其实在很早之前,李自然说就聊过这个事。
早年拼多多一个身份证是可以开很多店的,开的店多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拼多多上自然搜索的流量,后面对接一个店铺代运营,一个月就能躺赚几十万了。
继续说美团,很多店铺因为重视美团重视的比较早,就能轻松地把店铺搞到好评网的第一名,线下的店铺就接到了大量来自互联网的流量。
不光是国内,国外也是一样的。
Facebook刚开始开广告平台的时候,也能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到非常优质的用户。中国互联网出海圈的很多产品,也都是借这波机会起来的。
后来买量的成本上去之后,很多公司又开始钻平台的漏洞来搞流量,比如借用一批非洲兄弟的身份去开账户,然后去投放一些广告,搞封号了再换一个。
后来Facebook还专门出了政策,让这些来自非洲兄弟投放的号,每天只能投很少的钱。最后甚至演变成了一个作弊和反作弊、相互博弈的过程。
还有谷歌,谷歌这家公司甚至给了好几波非常巨大的红利,当时就有很多很简单的黑帽技术。
随便举个例子,假设你是卖手机的,如果你想薅更多的流量,你就做一个网页,用透明的文字来写代码,比如写上各种电脑的信息。
搜索引擎过来看你网页代码的时候,以为这个网站是专业讲电脑的,就会让用户去搜索电脑的时候看到你的网站。
但是真正用户进来,看不到那些透明的文字。只能看到你卖手机的这些信息,来的人多了手机总是能多卖几台。
看完这些例子,你就能知道每一个大公司几乎都给过这种流量机会,而且这种流量机会,每过一两年它都会出现一次,它需要的就只是速度和执行力而已。
除了大公司之外,我们还要紧盯一些迅速崛起的小平台。
从新闻、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上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迅速升起的产品。在短时间内,也会有非常可观的流量涌入到这些小平台去。
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,它们的资源比较有限,系统漏洞也比较多,技术对抗的能力也比较弱,相对容易被薅羊毛。比如说在国外的Pinterest还有Slideshares,在早期都很容易薅的。
总结一下如何把握流量红利的原理。
当大平台推出新的重要的产品的时候,以及当一个新的平台涨势迅猛的时候,由于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不够快,这里面就给了一些先行者足够的套利空间。
比如,规则不完善就可以钻规则的空子,或者说这个平台本身就有被低估的空间,也有这个平台本身,它因为想快速地发展,会特地给这些早期进入的人一些额外的福利或者是机会。
简单总结一下本文:
【鱼丸荐文】
重磅干货:25000字「知乎好物」完整攻略,从0到1手把手教学
欢迎扫码加入「生财有术 5 天体验营」
限时限额 免费加入
PS:如果扫码后无法进入,可以添加鱼丸微信(ID:yuwan370),备注:体验
以上为文章部分内容,完整分享请在付费加入生财有术社群后查看。如果你还不了解生财有术,可以添加鱼丸微信,免费体验3天:
原创文章,作者:生财有术的朋友们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engcaiyoushu.com/archives/9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