赚钱不是慢慢来的,而是一下子来的
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赚钱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。但是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,会分享一个相反的观点:


赚钱都是「一下子」来的,而不是慢慢来的。


当然,这里的「一下子」并非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,它更强调的是我们普通人如何坚持长期主义,持续积累势能,在抓住一个快速增长的机会时,厚积薄发。


这篇文章的作者,生财有术圈友、私董会成员 @大黑 是一位毕业 3 年、从月薪 4000 到月入百万的 95 后北漂创业者,三年时间里,北京的房租翻了 20 倍,而他的收入翻了 200 倍。


文章探讨了很多普通人几乎都在关注的话题,上班要怎么上?创业要怎么创?赚钱要怎么赚?普通人的「逆袭」到底是怎样完成的?相信也会给你很多启发。


与之相似的,在生财有术中,还有很多赚钱高手也分享过他们在生财路上的经历经验,并总结成了一套实操方法论,比如信息获取、项目选择、复盘迭代等,我整理了一份资料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【方法】领取:


赚钱不是慢慢来的,而是一下子来的

扫码添加我的微信,回复【方法】领取

已加微信可直接私信,无须重复添加



以下是全文分享,enjoy~






你好,我是大黑。

特别意外和惊喜,亦仁老师找到我说,让我来给生财圈友们做一个分享。思来想去,结合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,还是有几点感触,想和各位聊聊。

我是一位 95 后北漂创业者,目前在做的是女性情感心理品类的成人情感心理培训,主要通过私域 + 直播的模式,做高客单转化。

3 年前我住在北京北六环 650 元的违建房,到现在住在东三环月租一万多的国贸附近。3 年时间,房租翻了 20 倍,收入也翻了 200 倍。勉强 3 年,实现逆袭。

借亦仁老师邀请的机会,也结合自身的经历,和大家分享几点这些年自己的感悟,希望能对你有几分收获和启发。文章不长,全当看故事。


01
上班要怎么上?


第一,把自己「卖」给老板。

我 17 年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毕业,拿到毕业证的第 3 天,找家里支持了 3000 块钱,背着大学用了 4 年的小米书包,买了一个硬座,孑然一身,雄赳赳气昂昂地北上(那时候是真的买不起高铁票,甚至卧铺)开启了我的北漂生涯。

稀里糊涂踏入新媒体行业,在一个 20 来人的小公司里做客服、小编,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找找图片,排排版,写写原创鸡汤文。但当时的想法很单纯,在北京这个最不缺人才的地方,能有公司人要我就不错了,不挑。

当时为了避开高峰期,每天早上 6 点起床,8 点准时到公司,晚上 10 点下班,巧的是,老板也习惯早到公司,所以有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和老板碰面(请注意,这点很重要,为我后续的创业,实现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埋下伏笔)

对,大概在这个公司的前一年里,从来没想过其他的,就是好好工作,好好完成领导完成的事情,做好自己手头眼下的每一件小事。

印象最深的是有时候为了一篇文章的头条配图,要花上三五个小时,找到凌晨还是没有找到领导满意的图片。

脏活苦活累活统统拿下,工作上简单听话照做。为的是磨练自己的基本面:

做事的基本面,耐心、有条理、不抱怨;

沟通的基本面,逻辑、清晰;

协作的基本面,主动推进、流畅舒适。

这是大多数职场新人都比较难熬的一段黑色时光。价值感低,工资低,没奔头。但这时候,就是要熬。

同时期毕业的大学同学,大都在一年内换了两三次工作,我就还是雷打不动的,像铁憨憨一样的坚持。

除此之外,大家都知道,这种 20 来人的小团队,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围在一起,吐槽老板傻,吐槽公司制度,吐槽用户。二十多个人估计得有十来个群吧。

自己有时候也不免火上浇油,加入吐槽大军:为什么临近下班才布置新的工作?为什么我们就不是双休?为什么晚上 11 点还在群里安排工作?

后来想想,特别现实,选择来北京,就注定不是生活的,想要钱多事少离家近还双休的工作,不存在。

但讲真,这种环境下特别容易一不留神就被带跑偏了。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这时候最容易被别人影响。一旦模式形成,也就很难改变了。加上时间线,最终的差距天差地别。

在我毕业两年后,公司达成月入百万小目标的时候,同时期毕业的大学同学在微信上向我吐槽他的第 4 个领导。我能做的,只能是苦笑一下,默默静音,继续思考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。

回想当时,在刚毕业写简历的时候,我就告诉自己,这必须是人生最后一次写简历。从第一家公司「毕业」之后,要么被猎头挖走,要么是自己创业。后来也实现了自己的 flag。

后面,公司的知识付费业务终于开始发展。我开始从新媒体小编成长为课程运营,最后成为知识付费课程项目策划人。

这过程大概经历了一年多,终于从月工资 4500,涨到了 7000(是真的,请不要笑)。这时候,依然不抱怨,我很清楚,这一切数字都和我关系不大,都是平台的势能积累,以及行业的趋势。

作为知识付费产品策划人和制作人,累计经手的产品为公司创造了上千万的营收,每天早 9 晚 10 拼命地加班。终于,工资过万了。当时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,总算可以靠自己的努力,在北京扎下根了。

这个阶段,我称之为逆袭的第一阶段:

把自己「卖给」老板。不抱怨,不随大流,老老实实做一个勤奋的铁憨憨。这时候,你大概率赚不到钱,但会让自己变得更值钱。

第二,不要停止学习。

在逆袭的第一个阶段,也就是毕业的第一个年头,自律成了我工作之外,最 enjoy 的事情。

每天作息早 6 点晚 12 点,几乎两点一线的公司到家,零线下社交,来北京两年没去过天安门。买书买课加付费社群,是当时每个月中最大的一笔开销。

在刚毕业的一年里,每周一本纸质书是最基本的,得到混沌樊登有啥买啥,猫叔秋叶李笑来各个门清,当然,每周 10 公里也是必须的。每次搬家最痛苦的是,家里一百多本书怎么办?

现在想想都佩服当时的自己。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(现在变成创业狗之后,整段垮掉)。

回望这些年我和同龄人,或者说和大学同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,很多人毕业后就不学习了,而我毕业后才刚刚开始学习。

信息高于一切,不要停止学习的核心,是不要停止迭代你的信息环境。

在公司里,一个信息经不经过你,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位和话语权。
在生活中,一个信息你知不知道,听没听过,见没见过,直接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
再老生常谈一下:信息决定思维,思维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结果。这么推演下来,那句「你的收入是你平时最亲密的 5 个人的平均值,是有道理的。

其他的就不展开说了。毕竟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,但我想说的是:你真的重视学习了吗,然后,你做到了吗?

第三,鲁莽 + 靠谱。

是的,鲁莽定律一直是我践行的一个行为准则。也是从脱不花那学来的。

说句题外话,其实「三思而后行」这句话本身被误解了,这句话的来源是,孔子的弟子问孔子,我想做任何事情前都三思而后行,老师你觉得怎么样?孔子回答说:再,斯可矣。

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:思考两次,就赶紧行动。

生活中这样的人挺多的,犹犹豫豫反反复复,不断和自己的情绪作斗争、内耗。把自己弄的身心俱疲,结果事情一点都没有推进。

而任何工作本身都是客观的,把一个主观的情绪强加在一件客观的工作上,然后影响工作推进的程度,不是傻是什么?

不过这其实不怪人本身,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。

但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,那么,不要反复分析推演,立即去做。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。

因为如果不做,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,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,诱惑会越来越大,最终肯定让你后悔。而去做,就进入了一个尝试、反馈、修正、推进的循环,最终至少有概率能做成、不后悔。

回顾过去仅有的两年的职场经历,如果你能在职业发展中的前一两年,把自己「卖」给老板,同时不断学习,再加上近乎鲁莽的执行力。

要让每一件从自己手里经过的工作或者产品,都尽善尽美,长此以往,就是靠谱,我认为这是对一个人,最高的褒奖。 

这样的话,就为后面的开挂奠定了基础。

让自己成为一个靠谱鲁莽爱学习的铁憨憨,是我认为一个普通人逆袭的第一步。剩下的交给时间。


02
创业要怎么创?


逆袭的第二步,就一定是在工作之外,做点什么。

比如咱们生财的圈友们都在做的创业或者副业。毕竟我也才刚创业一年多一点的时间,跟各位大佬分享还是显得太嫩,但既然都写到这里了,还是想强行分享几个我的观点。

第一,轻资产,现金流,私有化。

曾经因为一个书名,买过一本烂书。书名叫《创业不死法则》(千万别买,这是反面教材!)。

翻了一下发现被坑了,事后我就干脆自己总结了一条创业不死法则:

忘掉创业,好好做生意。

保证不亏,是个体创业的前提。其次,个体创业,得保证是微笑曲线,成本有底,收益没顶。

什么意思?举个反面例子:比如小餐馆,酒店行业,我个人觉得都是成本没底儿,收益有顶的「瘪嘴曲线」。

比如到一个餐馆看一下多少桌子、翻台率多少,这就是这个餐馆的营收上线了。想要扩大营收,势必成本增加。酒店的空房率也是一样的逻辑。

我创业初期是怎么做的?具体了来说,就是 9 个字:轻资产,现金流,私有化。

起步阶段,全公司只需要一个人一个台电脑,到咖啡馆办公,靠积累的行业口碑和成功案例,谈到几个核心客户,成本降为零。这是轻资产。

事实上,在去年下半年,公司业务只靠我一个人和几个兼职,已经达到了连续几个月,每月近百万营收,账期不超过一个月。这是现金流。

私有化这件事就不在生财多说。创业后也有一些投资经理约我,最后想明白了忘掉创业,好好做生意的思路后,就干脆没再想过融资的事。

只分享一个公司一年 5 个亿营收的 90 后朋友,和我说的一句话:能不拿钱就别拿钱,上了贼船下不来。

第二,选择大于努力。

讲一个小故事。

和我同一时期毕业来北漂的同学,到学而思网校做电销。在 2018 年前后,他们的普通销售数钱数到手软,至少一个月到手 20k+,遇到寒暑假甚至能到 40、50k+。

有一个暑假,他说他 40k+ 了,而我还是 7k。但是不慌。当时知识付费也在爆发式增长,而且是更新的行业。

当时刚毕业一年的我,就在操盘几个销售额上千万的知识付费产品,与此同时,积累的经验、人脉、资源和成功案例,都在给我后续极大的赋能。

我的男神雷军说,这个世界上勤奋又聪明的人太多了,这是基本条件。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可以成功,核心是顺势而为

趋势,比什么都重要。

梁宁那篇经典的《赚钱的事和值钱的事》里面也说到过,两个双胞胎,一个到腾讯一个到报社工作的案例,想必生财圈友都知道,就不赘述。

厚积薄发,一杆入洞,是我喜欢的方式。但是如果能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,也不错对吧?说到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,我是如何找到创业这条路,以及当时的思考逻辑:

19 年初准备辞职之后,陆续见了几家公司的老板,因为之前的业务经验积累,以及自己曾经策划的产品,有 3 个做到了单课破千万营收,很快就得到两个不错的老板的邀约,拿到其中一个 40w 年薪 + 期权的 offer。

不过评估之后还是拒绝了,原因还是我上面说的微笑曲线。我用的是做决策常用的工具和推演模型来做的判断:

赚钱不是慢慢来的,而是一下子来的

如果拒绝了这个 offer,给自己 6 个月的创业窗口期,最差的结果是什么?

创业失败,但是成本有底儿,赔不到哪里去。然后重新找到一家公司,拿到依然不低于 40w 年薪的工作。

可以接受吗?可以。

最好的是什么?是创业顺利,短时间内实现指数型增长。

可以接受吗?非常可以。

位于中间的,是到达 6 个月窗口期之后,我的小公司营收正好等于年薪 40w。

可以接受吗?依然可以。

所以,果断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创业。庆幸的是,第一次赌赢了,第 2 个月就实现了爆发式增长,月营收破百万,公司一个人。

不过,创过业的都知道,创业势必每过个一两年要「重新创业」。

19 年底,大家都知道知识付费行业开始衰落,复购、完课率都在下滑。自己公司的营收也有颓势。

此外,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问题,作为 MCN 和知识付费供应商,始终是不直接接触用户的。

经过不断的思考、见人、请教,在 19 年下半年,果断转型,放弃知识付费这个小赛道,转向新教育,用社群 + 直播为载体,在垂类赛道里面精耕细作,提升客单价。

经过 2 个月左右的摸索和调整,终于又稳定在百万营收,同时还积累了更加有粘性的高净值用户,比第一次的创业多了用户壁垒。

从拒掉 40 万 + 期权的 offer 到创业,是一次关键决策;从知识付费圈创业,到新教育的私域流量行业,也是一次关键决策。

创业是一系列关键决策的合集,不敢决策的人,也不敢承担决策带来的成本和后果。

决策并承受代价,这也是创业的魅力,每一个成功的企业,背后必定有无数勇敢的决策。每一个决策就是一次取舍,都会肉疼,但是,如果一生都没有几次勇敢的决策,也必定是潦草平庸的一生。

第三,个人和组织 & 单点和系统

创业,在从 0 到 1 甚至是从 1 到 10 的过程中,是可以依赖,甚至必须依赖于英雄主义的。

创始人的气魄,能力,眼界,决策,对机会的嗅觉等,都是关键要素。

很多时候,创业早期能否生存下来,或能否赢得自己的一方根据地,往往必须依赖于创始人和核心团队,在核心战场上的战斗力和发挥。

一旦度过了从 1 到 10,在从 10 到 100 的阶段,个人英雄主义就必须要被抛弃和打倒。

但凡是必须高度依赖于个人的事情,都是不可被规模化和不易被复制的,这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根本诉求完全背道而驰。

至少到目前为止,三五个人做到年 9 位数生意的很少。个别行业可以,但教育行业不行。所以,想要从 10 到 100,也就是想从月百万到月千万跨越,就必须重视组织的能力。

在这一阶段,一家创业公司的重心必须转移到组织发展、团队管理和建设上来,去构建起来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增长引擎。

招到更优秀的人并想方设法把他留下,变成了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标。组织、系统是我未来半年要一步步去从零学习的事。

所以,我认为个人逆袭的第二步,就是在原有几年积累的基础上,决策并找到机会,开始副业变主业,甚至开始创业。

创业是件很苦的事,你要面对别人的不断否定,你要独自忍受孤独,还要随时经历各种不确定性。


03
赚钱要怎么赚?


曾经在写副业课程的时候,有总结过几个赚钱模型,分享给大家:

赚钱分为四种模型,分别是:平行线的赚钱盲行道,斜线的赚钱人行道,对数曲线的赚钱慢车道,以及指数曲线的赚钱快车道。

第一种是平行线:赚钱盲行道。

这种赚钱模型比较悲剧,意味着你的收入从一开始就固定下来,几乎就不涨了,这种职业的不可替代性非常弱,而且在一个没有潜力的行业中。比如保安、保姆、地铁乘务员,高速公路收费站这种类似的职业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称之为赚钱盲行道,如果不及时作出调整,可能一辈子只能维持自己的钱刚刚够花。

第二种是倾斜向上的直线:赚钱人行道。

大多数普通人都在这种赚钱模型中。比如职场白领、工人,公务员,个体户等等。这种收入模型有增长,但十分缓慢,工资会随着时间慢慢上涨,但也比较难对抗通货膨胀,好处是相对比较稳定,压力不会特别大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称之为赚钱人行道,比盲行道要好,但一旦遭遇买房结婚生子等重大事件,就会容易被生活奴役,陷入泥潭。

第三种是对数型曲线:赚钱慢车道。

这种赚钱模型就是刚开始赚钱很快,但不久就达到了上涨的极限。比如像各类技师,摄影剪辑,厨师,吊车司机等靠技术吃饭的职业。

你只要强化练习几个月,就算入了门,会比普通人要强,可以拿到这门技术对应的收入,但再往下,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。

再比如暴发户,中彩票等意外小概率事件,也可以归类于这种收入模型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称之为赚钱慢车道。特点是可能短期内可以有大的收益,但往往不能持久,容易遭遇天花板。

第四种是指数型曲线:赚钱快车道。

这种赚钱模型是我个人最推崇的。刚开始的一段时间,可能跟别人差别不大。只有坚持几年,会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
这种赚钱模型,需要依靠耐心和不断学习成长,忍受一段时间的低收入,用大量的时间去积累。在积淀期,和别人的差别不大。比如行业资深的专家、创业者、明星、职业运动员等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称之为赚钱快车道。特点是可能短期内收益有限,但随着时间推移,有获得爆发式增长的潜力。

看懂了这个模型,你就会发现一个真理:

赚钱都是「一下子」来的,而不是「慢慢来」的。

市面上太多鸡汤都告诉大家,要厚积薄发,慢慢来,比较快。但在我看来,所有有钱人,都是「一下子」赚到了一大笔钱。

在我创业的第 2 个月,用了两天的时间,赚到了过去两年的工作还要多。想赚钱,别上班(但这和我第一点说的把自己卖给老板一点不冲突哦,只是阶段不同)

在我想通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另一个人发的工资,实现财务自由这句话的时候,我就彻底认清了上班势必没有「前途」这个点。不过对于咱们生财圈友们,都已经是这句话的「深度践行者」了。

这个时代给了每个人足够的机会。不会亏待任何一个认真做事的普通人。

做人,一定要靠谱,做一个能进入别人视野、有影响力的人; 

做事,要学会改变思维模型,鲁莽决策,乐观构思,悲观计划,乐观执行; 

做企业,要傻傻地专注,诚实经营,服务好属于自己的重点客户。 


04
最后的话


我们经常说,不要高估一年带来的改变,也不要小看三年带来的改变。所以,我觉得对一个普通人来说,一定要有意识地从一开始,就规划自己的 3 年成长计划。

也就是我想分享的主题:逆袭三部曲。

普通人的逆袭三部曲?

第一步萌芽期:专注坚持 + 严格自律 = 成功基石

第二步交叉期:瞄准目标 + 变道超车 = 果断决策

第三步跃迁期:社会资本 + 跨界思维 = 野蛮成长

我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,也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
赚钱不是慢慢来的,而是一下子来的


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够给生财路上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。

在生财有术中,还有很多赚钱高手也分享过他们在生财路上的经历经验,并总结成了一套实操方法论,比如信息获取、项目选择、复盘迭代等,我整理了一份资料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【方法】领取:

赚钱不是慢慢来的,而是一下子来的

扫码添加我的微信,回复【方法】领取

已加微信可直接私信,无须重复添加

以上为文章部分内容,完整分享请在付费加入生财有术社群后查看。如果你还不了解生财有术,可以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社群近期动态:

生财有术的朋友们

原创文章,作者:生财有术的朋友们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engcaiyoushu.com/archives/3855

(0)
上一篇 2021年11月19日 11:11 上午
下一篇 2021年11月19日 11:12 上午

相关推荐

  • 我们观察了上百家实体店铺,挖掘出30条赚钱线索

    前不久,我们给大家分享了抖音垂类版的「风向标」,有朋友反馈说这种高密度的信息体验很不错,对于提升商业敏锐度很有启发,问能不能再出一期。这一次,我们如法炮制,再从生财日历 2021 共读营中做了一期内容挖宝,...

    2021年11月19日
  • 普通人逆袭人生的时间策略

    前言 在生财里看到很多成功的人或事,我会定期挑选一些分享给团队,今天其中一个团队leader问我,是不是她也要加入生财,我说不用,我怕你进去后,会像很多年前的我一样,眼睛里处处都是机会,什么都想学想试,最后...

    2020年12月26日
  • 年轻人如何提高职场视野?

    什么是格局?时间看得更长,空间看得更立体,利益群体考虑得更广,个人取舍上可以对「小我」有所取舍,就是我们常说的「大格局」。亦仁之前分享过一个观点,所有的商业竞争,归根到底是格局上的竞争。一家公司,格局...

    2021年11月19日
  • 引流推广如何成交?全网100万粉丝经验分享

    每周一的#轻享# 如约而至~ 今天邀请到的是 CEO 演讲教练@贺嘉 ,他曾经打造过单月 100 万的线上社群,是批量成交研习社的创始人,目前全网拥有 100 万粉丝。 @贺嘉 今天将和我们分享的是如何引流和成交。关于成交,@...

    轻享 2020年11月9日
  • 真实的有钱人,第一桶金都是怎么来的?

    说个特俗,但大家心里都想的事儿。挣钱。知乎有个热门问题,叫“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到的”,有 2028 个回答,近 10 万人关注,被浏览了 2000 多万次。我把前 50 名的答案都看了一遍,有倒卖收藏卡的、有开超市的、有...

    2021年11月19日
  • 实战生财:10期小航海计划同时启航,你“上船”了没?

    大家好,我是生财有术首席服务官鱼丸。作为生财有术最具特色的实战项目,我们已经在公众号、跨境电商、抖音、TikTok、实体产品、视频号、任务宝裂变等不同领域分别举办过 #大航海计划#,也做出了一些成绩:孵化...

    2021年4月5日
  • 打造个人IP:你不发声,一切都不会发生

    在生财有术,很多为大家所熟知的高手,也曾经历过名不见经传的日子。我们经常听到「打造个人 IP」的话题,也都知道在个人 IP 这件事上,最重要的是真实。而这种真实,来自于经年累月地发声和输出。只有发声,才会被...

    2021年11月19日
  • 靠近比自己高一个档次的圈子,到底有多重要?

    关于「圈子」,我们在《百位高手的生财建议》中,看到过这些观点:1.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自检,跳出原有的圈子,去其他圈子里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;2. 在一个你喜欢的、认同文化的圈子里混久了,就会把你的思维困在...

    2021年11月19日
  • 重磅干货:万物皆可私域——如何⽤私域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?

    大家好,我是生财有术首席服务官鱼丸。我们之前分享过一篇文章《重磅干货:万物皆可微商——如何负成本搭建销售网络》,作者是生财有术圈友 @云帆 ,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于他在生财有术上海见面会分享的主题:普通...

    2021年4月5日
  • 5个人团队,没资源,怎么做到签约50+抖音大人,打造出6000万抖音粉丝矩阵

    每周一#轻享# ,我们会邀请一位圈友来分享 TA 行走江湖的独门绝技。 今天邀请到的这位圈友@青梅煮酒 在疫情期间,发现很多人都在刷抖音,于是通过敏锐的嗅觉开始打造抖音达人机构,曾帮助一位达人从 20 万粉丝涨到 2...

    2020年12月9日